课程咨询

海龟需要放低身段务实求职

2014-01-17 13:55:33来源: 中国教育报

  近日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86.3%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

  为“更具潜力的职业发展”归国

  2012年,有27.29万名中国留学生回国,而在1978年到2006年的29年间,中国留学生累计回国人数仅为27.5万人。2012年这一年,回国人数相当于之前29年的总和。

  “在日本留学时,感觉身边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的越来越多了,大家期盼着早日学有所成,回归祖国。”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留日博士马林深有感触地说。

  改革开放以来,百余万学子出国求学,造就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留学潮。曾几何时,大批留学生滞留国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才流出国。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见面会上,大家常常互相询问“什么时候毕业”、“找到工作没有”,但很少有人问“什么时候回国”。

  留学生滞留不归现象一度饱受各界质疑。对此,许多有识之士预言:滞留不归现象只是暂时的,等国内的条件成熟了,他们会回来的。

  如今,预言变成了现实。近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称,2012年,有27.29万名中国留学生回国,而在1978年到2006年的29年间,中国留学生累计回国人数仅为27.5万人。2012年这一年,回国人数相当于之前29年的总和。而在如今的留学生见面会上,大家问得最多的是:“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国?”

  来自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信息则表明: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大于出国人数的历史拐点。

  “在国外缺乏归属感,感觉自己像民工。”对于留美博士李明来说,尽管语言不是障碍,但还是很难融入当地人的世界。在国外的科研圈中,李明要付出比他们多好几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和他们一样的成绩,“如果回国,我能得到的平台和施展抱负的领域,要比这里大得多”。

  来自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的调查表明,“国内职业发展更具有潜力”、“亲朋好友在国内,不想孤身在外”等,成为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的数据显示,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内职业发展有信心而回国。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认为,21世纪以来,相较于欧美地区的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需要大量的管理类、技术类人才和创新人才,这为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提供了机遇。

  此外,过半数的海外留学生表示,远在国内的父母希望自己选择回国。同时,在海外的时间越长,文化归属感越强烈。而在国外,文化与语言的局限往往给他们带来困惑。

  在归国人员中,英国留学生回国比例最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比例稍低。那么,什么人最终留在了国外?某留学机构副总裁冉维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是一些拔尖人才,最终以工作签证留在了国外;第二类是在国外结婚生子的留学生,通过移民留在了国外;还有一些人想留在国外找工作,但拿不到工作签证,于是就只能改为旅游签证,干着体力活,但这样最终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留学时,我们不懂就业”

  关于就业,他脑海中还停留在4年前出国读博时的情景: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是会被当作人才引进的。而今,他需要同众多的海归毕业生一样,不断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等待面试机会。

  那么,为“国内职业发展更具有潜力”的理由而归国的留学人员,在国内的就业状况究竟如何?

  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举办的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上,记者看到,数以百计的工作岗位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求职者,来应聘和咨询的人中,有年轻的海归学子,更有年迈的留学生家长。曾几何时,人们在留学咨询会上遇到的火爆场面,如今在留学英才招聘会上重现。

  “当初送孩子出国留学前后花了30多万元,现在孩子在国外找不到工作,但如果在国内找工作,工资很低的话就太不值了。”想到儿子的就业问题,李女士十分发愁,2012年下半年起德国许多企业裁员,从德国某工业大学硕士毕业的儿子求职屡屡受挫,如今已将就业方向转向国内,但从李女士考察的情况来看,在国内想找到孩子心仪的工作也很难。

  刚刚从英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小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想到国内的就业市场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关于就业,他脑海中还停留在4年前出国读博时的情景:如果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是会被当作人才引进的。而今,他需要同众多的海归毕业生一样,不断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等待面试机会。

  为何曾经耀眼的海归如今也进入了难就业的行列?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留学归来的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存在好高骛远的状况,非500强企业不去,非高薪职位不去。有些学生在选择出国留学的专业时,没有考虑到就业问题,结果导致所学专业在国内用不上。

  “留学时,我们不懂就业”,这是山西女孩冯丽的感悟。2012年从英国获得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回国的她,对自己的评价是“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工作经验想找到理想的管理工作太难。自己可以从基层干起,但小企业不想去,大公司进不去。由于专业的局限,她陷入了就业的困境。

  “公司发布了两个管理类岗位,投简历者超过百人”。澳大利亚中信泰富矿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负责人表示,前来应聘的海归学生整体水平较好,但留学人员专业扎堆现象严重,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而与此同时,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招聘网页上,“获得学士学位以上的海外应届毕业生,正式录用就可解决北京户口”的大字很醒目。该中心人事处处长刘女士告诉记者:中心建有中国唯一的以康复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伴随着医院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急需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优秀人才,拟招聘的岗位有80多个,但适合专业要求的学生太少了。

  一份有关出国留学趋势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外攻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中,约50%选择了经济管理和金融类专业;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中国学生中,约有46%的学生选择读经济管理与金融类专业。冉维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专业扎堆是导致留学生回国就业竞争压力加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认为,海归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不仅要看其所学习的专业是不是国内急需的,更要看其学习和工作的背景情况,如在什么大学学习、有没有工作经历等。而仅在国外有短暂留学经历的海归,对国内现状缺乏了解,也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在就业中并不被用人单位看好。

  为了孩子的工作,王敏夫妇从千里之外的厦门飞赴北京参加海外人才招聘会。夫妇二人告诉记者,在美国留学的女儿即将硕士毕业,“好多单位都要求毕业生有工作经验,会建议孩子在国外积累工作经验后再考虑回国”。

  除了国内就业单位对海归的需求因素外,一个客观状况是,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快速增长。2013年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国内高校就业大军与“海归回国潮”叠加,海归们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

  新趋势:“放低身段”务实求职

  海归原有的“文凭红利”已经在褪色,国内人力资源趋于饱和,仅有不到三成企业表示会优待海归。

  专业扎堆、工作经验不够、竞争太激烈……种种因素之下,海归就业真的到了寒冬季节吗?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的数据却显示,海归就业难问题并不突出,86.3%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其中,回国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海归占65.3%,3至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21.0%,6至12个月找到工作的占8.2%,1年以上才找到工作的占5.5%。

  王辉耀分析说,海归所学专业主要以金融、经济、管理、工程学等为主,而这些专业在国内是比较热门的专业,用人需求量大,就业难度较低。另外,虽然近年来海归的优势在递减,但语言仍然是某些岗位,尤其是涉外岗位的重点要求,海归的双元文化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外企等单位还具有优势。

  两年前从英国获国际贸易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李浩告诉记者,最近他刚在北京的一家国企找到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希望积累经验后能进入一家更大的公司。如今,很多和李浩一样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经历了从光环笼罩的海归到“海待”的阵痛之后,心态趋于平和,“先就业再择业”渐成海归求职新趋势。

  在北京的海外留学人员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不少拖着行李箱的学生,他们来自北京以外的城市,有的回国半年有余,有的待业在家,有的正在小公司任职。来自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海归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的人起薪不足4万。国内人力资源趋于饱和,企业主对海归的认识也日趋淡定,仅有不到三成企业表示会优待海归。

  海归择业正在变得愈发理性,许多人主动“放低身段”,北、上、广等地不再成为他们的必选,一些二线城市和地区也开始进入海归的求职视野。与此同时,海归原有的“文凭红利”已经在褪色,如何结合自身兴趣与国家发展需求做好留学规划,在海外学到真才实学,成为就业的王道。

  王玲是幸运的。她本科毕业于国内某农业大学,后赴英国跨专业从事医学基础研究,5年苦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时,王玲仅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就被北京某肿瘤医院看好并录用。如今,拿着不菲的薪资,干着自己喜欢的肿瘤病理学研究,她很知足。但海外求学期间,实验室里白加黑的拼搏与付出,只有她自己清楚。

  “有真才实学,才是企业和政府等单位招聘人才时最为看重的”,经历过大浪淘沙式的应聘选择,许多海归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具有海外背景并不意味着真正了解国外的社会规则,而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许多企业需要的“真本事”。

  本着务实的态度,海归的就业领域也开始发生变化。

  多年来,因语言优势和教育背景,外企一直是海归就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外企招聘越来越务实,尤其强调海归和非海归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其他类型的用人单位与外企的薪酬差距开始缩小。有调查发现,一些海归不再固守外企,而民企正在成为海归就业的新热点。

  此外,为了满足国内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等单位对海外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从2012年开始,特别举办留学英才招聘会,每年春秋两季为用人单位与海归学子搭建交流平台。

  新挑战:“洋学历”怎样才能加分

  不少海归都有很多新点子和新颖的创业模式,可能比本土毕业生更加敢想敢做,而他们又拥有海外经历,应该在国际市场推广方面大显身手。

  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针对2012年万名留学人员进行的回国就业调查,在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具有硕士学位者占到76%,具有博士学位者仅占11.2%。硕士学位留学回国就业人员所学专业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主,博士学位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以理学和工学为主,这4个学科的回国就业人数为留学回国就业总人数的77.8%。

  目前,中国留学回国人员中,约半数为国外1年期硕士学位项目毕业生。这一结果说明,中国留学生虽已经进入智力回流期,但获有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的回流仍处于较低水平。而来自多方面的信息表明,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人才相当抢手,而来自一些应用性较强的新兴专业的海归人才也颇受欢迎。

  某留学公司咨询专家韩志军认为,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可盲目追热门,在国外求学时更要认真、扎实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从全球化的角度看,留学是件好事,可以走出去放眼世界。但留学生要意识到留学要付出很多艰苦的努力,海归更要对自己的择业有清醒认知:“只要有真才实学,是金子总会发光”。

  白章德认为,伴随着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人数的增加,海归就业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国内高校毕业生相比,他们具有视野开阔的优势,但也有对国内就业市场缺乏了解的劣势,求职要有平常心,更要靠真才实学。他建议学生在出国前就要做好规划,选好自己喜欢的专业。

  白章德表示,中国留学生的“新回国潮”已经到来,他们将和本土学生一同竞争就业岗位。“洋学历”不一定能加分,相反,他们要面临对本土就业市场不熟悉、缺乏本土实习经验等问题。回国对他们而言,可能是另一次文化的冲撞。当学生教育经历越来越多地被分割为前半段的传统东方式教育和后半程的西方式教育时,学生的求学观、就业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王辉耀认为,中国应继续深化完善人才政策和制度,不仅要把人才引回来,还要分析高端人才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由于国内就业形势不乐观,不少留学生回国后面临激烈的竞争,甚至因为在国外多年,没有积攒下人脉,也生疏了在国内的为人处世之道,应避免成为在国内和国外都吃不开的“夹心人”。

  “但他们大多有比较现代和创新的思维。”王辉耀表示,不少海归都有很多新点子和新颖的创业模式,可能比本土毕业生更加敢想敢做,而他们又拥有海外经历,应该在国际市场推广方面大显身手。

本文关键字: 海归就业

为你特别匹配的超值课程,严选师资助力高效备考!
  • 【知心托福】大学生60-80分旗舰直达班

    适合人群:零基础,希望灵活长线备考,一站式出分的学员。

    课时:302

    查看详情
  • 【知心托福】大学生60-80分VIP直通车

    适合人群:灵活长线备考,一站式系统学习。

    课时:248

    查看详情
  • 托福1对1单项突破-口语

    适合人群:短期内无法突破单科瓶颈的托福考生。

    课时:16

    查看详情
  • 【知心雅思】冲分直通车(A类)

    适合人群:目标为雅思7分的考生。

    课时:435

    查看详情
  • 【知心雅思】旗舰6.5分VIP班(A类)

    适合人群:目标为雅思6.5分的考生。

    课时:398

    查看详情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内容